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2-08-15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这首热血的《孤勇者》,唱出了多少人内心的坚守与倔强。何为孤勇者,那是一个个能够忍受孤独,面对世界的残酷与黑暗,却依然勇敢的人。一个“勇”字,为身处艰难苦难的人注入了无穷的能量。
勇,形声字,从力,甬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勇乃使人充满力量的志气,而勇由心生,故其异形字为“恿”。
孔子曾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认为智慧、仁爱与勇敢是君子的三种基本品德。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惧怕的,那是因为来源于内心的底气。孔子主张的“勇”有着多重含义。如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又说,“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由此得知,孔子主张的“勇”,要智勇兼备,缺少智慧的勇是蛮干、乱干,不足为取。
子路问孔子:“若让您率领三军,您愿与谁共同出征?”孔子道:“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空手搏虎、赤足过河,这些看似勇猛果敢之人,实则有勇无谋、贸然行事之辈,是万万不能同行的。勇敢勇敢,勇占据主导则理性沉静,敢占据主导便接近鲁莽偏激。所以,勇而不敢是谓勇。
老子说过一句让人颇为费解的话,“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是鼓励人们不勇敢吗?其实并非如此。此言大意是勇到什么都敢做的时候,就会招致杀身之祸;勇到有所顾忌的时候,就能保全自己的性命。老子又说:“此两者,或利或害。”当然道理不能一概而论,若是保家卫国的勇敢,马革裹尸虽死犹荣,若是大义当前的勇于不敢,虽苟活于世又与行尸走肉无异。正确的勇敢应当是敢为而又有所不敢为,而不可肆意妄为、无法无天。说到底,为什么而勇?
善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对弟子公孙丑讲了一则经典表述,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希望能勇敢吗?我曾从孔子那里听到关于大勇的定义——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不在我这一边,那么,即使对方是一个卑贱的人,我也不会去恐吓他。如果反躬自省,觉得正义的确在我这一边,那么对方纵然有千军万马,我亦会勇往直前、不惧阻挡。”为真理而奋斗,为大众谋幸福,此为大勇矣。
慈故能勇。仁者之勇,雷霆不移。关于大勇,苏轼在《留侯论》中有过精彩论断,“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不逞匹夫之勇、一时之勇,只有胸怀“国之大者”,才懂得什么是深刻而纯粹的勇敢,才能成为泰山压顶不曾弯腰,粉身碎骨不会动摇的大丈夫、真勇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民族脊梁。狼牙山五壮士义无反顾慷慨跳崖之际,他们的精神已化作巍巍青山,回荡着勇者的怒吼。当洪水、地震、疫情袭来,无数逆行的身影奔赴前线,构筑起一道道钢铁长城,他们书写着爱国爱民的勇者新篇章。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没有谁天生勇敢,只因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担当。
勇于敢者,不仅意味着对邪恶和死亡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勇于不敢者,深知生而为人的价值、万事万物的边界,以及保持着对人间正道的敬畏。心怀大勇,方能在成长之路上,长风万里,破浪前行。(蔡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