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清廉志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1-01-04

“杨震幽魂下北邙,关西踪迹遂荒凉。四知美誉留人世,应与乾坤共久长。”这首诗中的杨震,便是今天的主人公。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名臣,出生名门。其一生忠君爱民、刚正不阿、勤勉清廉、清白传世,因暮夜却金闻名后世,人称“四知先生”。

笃信好学,立志清廉。杨震自幼丧父,以开荒种地维持家庭生计。15岁师从东汉太常恒郁期间,杨震谨记母亲“若负汝父之清名,则永不相认也”的教导,潜心研学、博览群书,立志“儒家弟子当清廉自守,更要惩奸除恶,匡扶社稷”。学成归来,杨震自费办学,倾囊相授,广为传授清白正直之德行,彼时弘阴一地英贤汇集,深受敬仰,由此人送称号“关西孔子”。

亮剑腐败,整饬吏治。受东汉大将军邓鹭举“茂才”,杨震50岁入朝为官,任荆州刺史,后调任东莱太守。面对深受自然灾害影响,空空如也的国库官仓,百姓食不果腹、饿殍遍野,官员们却腐败奢侈、饮食无度。他痛心疾首,恩威并施,先以整治官场豪奢吃喝歪风入手,肃清腐败毒瘤,后又以倔强之脾气,绝食于名门望族门口,逼迫名门望族开仓放粮,救百姓于水火。

坚拒诱惑,洁身自好。调任东莱太守途中,杨震途遇其曾提携之人王密。王密趁夜深无人奉上酬金,以谢杨震举荐知遇之恩。杨震怒斥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离去。杨震面对金钱诱惑所表现出来的表里如一、洁身自好被历代百姓称颂,后世赞其为“四知先生”。

勤俭克己,清白传家。杨震时常教育其子孙后代要勤俭节约、省吃俭用。即使在蒙受冤屈饮恨自尽之际,依然叮嘱其子“以杂木为棺,以布单裁衣弊体,不设祠堂、不受祭祀”。其表现出来的甘守清贫而不丧清廉之志让人为之动容。后代子孙继承“清白家风”衣钵,将之发扬光大,名垂青史者众多。北宋杨业为代表的杨家将,精忠报国、忠烈满门;南宋诗人杨万里,刚正不阿、清贫一生,宋孝宗皇帝赞其为“直不中律”;明朝名臣杨士奇一生辅佐四朝帝王,从无利己行为……

为官者,一时清廉易,一生清廉难。为官者公正为民、秉公用权、清廉自守,实属大智慧。回顾杨震一生,无论是为人师、为人官还是为人父,始终不改清廉之志,以“清白吏”家风代代相传。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震无疑是为当代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镜子。党员干部如能时常以杨震为镜,以清廉为座右铭,以民需为己任,自慎自省自重自警,正心正己正言正行,则民族复兴之力量始终坚不可摧,国富民强之梦想则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