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廉吏|“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

河南省纪委监察网网站   2020-06-09

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时,讲述了张伯行的故事。他说:“兰考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清官张伯行。他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为谢绝各方馈赠,专门写了一篇《却赠檄文》,其中说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我看,这也可以作为一面镜子。”

张伯行(1652-1725年),字孝先,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历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官至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著称,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康熙帝评价其“居官清正,天下所知”,被康熙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张伯行为官清廉,极为注重品行操守。康熙三十年,张伯行赴任江宁,按照惯例,他在赴任之初就要给总督、巡抚送礼,而送礼的数额竟然高达四千两银子,张伯行不愿如此,他说:“我居官,誓不取民一钱,安能办此!”他只送给督抚们土特产当礼物,结果督抚们拒不接受,而他毫不在意。因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疾苦,从不巴结上司,张伯行也因此得罪了总督、巡抚等人,以致盛名在外而无人举荐。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帝)复南巡,至苏州,谕从臣曰:“朕闻张伯行居官甚清,最不易得。”于是,康熙帝召见张伯行,亲自举荐、擢升其为福建巡抚,赐以“廉惠宣猷”榜,并勉励道:“他日居官而善,天下以朕为知人。”希望他继续做一个廉政为民的好官。

康熙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到任之后,为了杜绝当时官场的送礼之风,他特地撰写了这篇言简意赅的《却赠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檄文,自知勿讨没趣,便悄然离开。自此,这篇檄文也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被人们视作为政清廉的“金绳铁矩”。

檄文的大意是:一丝一粒,都关系到我的声名节操;一厘一毫,都是百姓的民脂民膏。对百姓宽松一分,老百姓得到的好处就不止一分;放任自己多拿一文,我的为人就不值一文。不要说什么这只是正常的人情交往,这实在是关乎廉耻的大事;对于这种不义之财,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收下的。全文仅56字,共用了8个“一”字,表达了张伯行关心百姓疾苦、注重个人名节、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其清廉爱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十余年间,张伯行始终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但不取不义之财,甚至连米粮、衣物等个人花销,都是从自己老家带来。他曾上疏言道:“臣虽历官巡抚,而服食、起居未脱寒酸故态。”其清廉之名“自天下妇孺无不尽知”,他的品行操守不仅享誉当世,亦为后人称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讲话时也引用了张伯行的这段话,并指出:“这些廉政箴言,至今都没有过时,大家要努力学习。”

尽小者大,甚微者著。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从“一丝一粒”中严于律己,从“一厘一毫”里勤政爱民,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官之德,不为私利所诱,不为金钱所惑,才能永葆本色,在奋斗中成就梦想。(史学杰 徐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