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思变

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2022-02-25

淮阳是成语“穷则思变”的诞生地。《史记》载伏羲画八卦而易学始,《易传·系辞下》记载太昊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阳)、神农继而都陈(今淮阳)时先民们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由“穷则变,变则通”,演变成“穷则思变”这个成语,也即成语“穷则思变”与淮阳的渊源。

《易经·系辞下传》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大意是:远古时伏羲氏治理天下,为求得生存,发明了用编结绳索制成罗网,用来猎兽捕鱼捕鸟,取自离卦的卦象而来。伏羲去世后,神农氏继之治理天下,他砍削树木做成犁头,用火将树枝烤弯制成犁柄,教导百姓用犁开垦土地耕种,物种逐渐丰盛,取自易卦的卦象而来。为使互通有无,神农规定了中午为集市时间,人们聚集货物,到市场进行交换贸易,各自取得所需的物品,满意而归,取自噬嗑卦的卦象而来。

这一切反映了伏羲氏都宛丘、神农氏继而都陈时期,中华大地先民们的生活状况。

《易传·系辞下传》又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其文大意是:神农氏之后,黄帝、尧、舜相继治理天下,他们使百姓进取不懈,而且在人们不知不觉之中神奇地改变着一切,让百姓应用适宜。遵循《周易》“穷极生变”的哲理,不断改革,使之通达,通达则能获得上天的保佑,吉祥长久。

后人由“穷则变,变则通”,演变为“穷则思变”这一成语。其义是说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人们就会产生改变现状的愿望与动力,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事物发展到尽头,就会发生改变,事物在变动中发展,从而得以通达。

成语“穷则思变”反映了中华先民放眼宇宙,从事开天辟地伟大而艰难的事业,义无反顾、勇于改革的精神风尚。这一精神化生万物,演进人类,是繁衍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化之本。

而今淮阳之地保存有宛丘古城遗址、朱丘寺(羲城实中)龙山文化遗址,以及传为伏羲始作八卦的画卦台、神农教民种谷的五谷台,可作印证。

如今,穷则思变这个成语在它的故乡被赋予了新的注脚。它映照着人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前进脚步,折射出中华民族在新时代不断进取的精神风采。(淮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