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底清韵生

中央纪委监察委网站   2021-01-15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王维五言绝句《竹里馆》所描写的意境。深山幽林,流水淙淙,身携古琴一张,与天地自然为友,有禅意、有深意、有古意。在这里,我们读悟了古琴的魅力。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其实它最早就叫“琴”。古时乐器大多是以一字命名,比如:琴、瑟、筝、笛、箫、埙等。而像琵琶、二胡等,是由异域传入的外来乐器,经过在中国落地、发展,逐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民乐。为琴冠上“古”之前缀,是近代以来为了区别于西方传入的钢琴、提琴,中国本土的胡琴、扬琴等众多乐器名称而为之。

琴棋书画在古时被称为“四艺”,古琴为四艺之首,除因历史最为悠久,也是因其身上承载有非常典型、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所有乐器里,唯有琴,让演奏者不仅止于对琴技的练习,更上升为对琴道的研习。所谓琴道,传递的就是精神气质、价值理念。

 

琴之和

琴之道,首先体现为“和”。

古琴在构造上,就充分体现着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古人在制琴时,其实就将自己对天地自然的理解和认识融入其中。比如,古琴由琴面和底板两块木头组成,面板呈圆弧形,底板则平直,与“天圆地方”相呼应;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宽六寸,象征“六合”,即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琴面上十三点琴徽,代表一年中十二个月及一个闰月。七弦中,最初成型的五根弦是五行的象征,分属金、木、水、火、土,从音乐属性讲又是五音,宫、商、角、徵、羽,同时还表示了君、臣、民、事、物五个等级;而第六、七弦相传为周文王和周武王后加,是文、武之声,象征君臣和谐。如此看来,小小一具琴身上,有天、有地、有年、有月、有君、有臣、有文、有武、有时间、有空间。天地之道,万物之和,便是琴的精神。

琴之和,还体现在演奏中。人们印象中,古琴总带有幽冷之气,其实,古琴作为一种独具个性的、人类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却往往能自然而然、平易温和地契合其他乐器。例如,琴与瑟,向来就是绝好的搭配。成语“琴瑟和鸣”,通常比喻夫妻和睦,《诗经》中吟:“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以琴瑟相调的美感,形容甜蜜美满的生活。而琴与箫的合奏,则几乎可称是最佳和鸣。小说《笑傲江湖》中,金庸先生描写曲洋与刘正风知己之间、令狐冲与任盈盈情侣之间琴箫合奏、天地作合的逍遥场景,曾让无数人心向往之。琴音犹如珠玉,箫音不绝如缕,悠悠渺渺缠上古琴的音线,既依附于琴、衬托于琴,又超拔于琴、润泽于琴,如一条条细线,把散落的珍珠穿连起来。

此外,筝、笙、笛、阮、箜篌、琵琶等都可作为琴的良伴。湖北省博物馆与山东博物馆就曾运用5G网络,在相隔几百公里的武汉、济南两地,让战国曾侯乙编钟和唐代“天风海涛”古琴进行了一场“隔空”协奏,编钟古音浑厚、古琴韵律悠远,彼此间相得益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听觉盛宴。

琴和于人,乐和于天地,古琴,从构造到演奏,都在体现“和”的精神。

 

琴之清

从音色看,古琴音量不大,但声音坚实、有厚度,犹如古代的磬或编钟,具有“金石之声”,散音厚实,按音悠长,音质内敛。这便让古琴拥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即使是奏起声来,那琴声也并不是促人激动的,而是幽幽沉沉、悠悠润润,仿佛能够洗去人们心中的浮躁与杂质。

范仲淹曾向琴人崔遵度询问琴理,崔遵度答:“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他认为弹琴之道,在于清丽又宁静,和润而悠远。不染浊气、清净恬淡,这正是古琴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性。

最能凸显琴之清的琴曲,当数《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描写了寒梅在风雪中独开不败的风骨。它本是东晋将军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改编为古琴曲。所谓“三弄”,是指曲中同样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徽位上分别演奏了三遍,由于音高不同,这“三弄”的音色、气韵、描写场景、思想情感也都不尽相同。在《梅花三弄》中,一弄比一弄的弹奏更为激烈,似是一阵比一阵更强的风雪来袭,却见一次比一次更坚毅的寒梅吐韵。

在《梅花三弄》的描写中,无论是梅香、梅影,还是梅树、梅花,甚至是那与梅共舞的风雪,全都激荡着一种共同的气韵——清。梅的品性就是清,所以越是悬崖艰险、越是冰霜降临,越是要搏击风霜、傲雪凌寒,从不屑于姹紫嫣红的比拼、桃红柳绿的争艳。明代古琴曲著作《伯牙心法》这样形容《梅花三弄》:“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学琴之人将这种清韵化入内心,成为自身秉持的正直品格。刘禹锡《陋室铭》中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素琴一张而更显陋室之清雅。阮籍《咏怀》诗中说:“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当夜不能寐、独思徘徊的时候,只唤醒古琴对话,只唤起琴声为诉。嵇康尤爱奏琴,以善奏《广陵散》著称。他为人耿介清峻,不愿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最终不为所容,慷慨就义。就义之前,最后一次演奏《广陵散》,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后世以“广陵绝响”哀悼再无嵇康这样风骨高标之人——古琴,往往因为君子爱重而更显清高。

能和于情、能清于性,古琴淬炼着人的一份雅正之气。无怪乎古人常言:“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君子无故,不撤琴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