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3-07-20
近期,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在金中都水关遗址举办“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金中都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北京完成了从“城”到“都”的转变。得益于考古学家长期的探索与研究,今天我们对金中都的了解更加深入。当我们漫步北京城时,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的生命印记集体涌来,展示着这座古都的独特魅力与源远流长的文脉。
从白山黑水到幽燕之地,金朝营建了壮丽的金中都
1150年,这一年是金天德二年、南宋绍兴二十年。农历七月,在金上京的宫殿中,金朝第四位帝王、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亮大宴群臣,他向内侍梁汉臣发问,他种了莲花二百本,都没有成活,这是为何?梁汉臣搬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说这不是栽种者的问题,是地理的问题,“上都地寒,唯燕京地暖,可栽莲。”完颜亮说:“依卿所言,择日而迁。”第二年,也就是1151年,完颜亮命张浩扩建燕京城,下诏迁都。
金朝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早期都城上京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北京考古遗址博物馆举办的“都城肇始”展中,展出了几件来自上京遗址的出土文物,刻有“王”字的兽面纹瓦当、浮雕腾云之龙的长方形砖,展示了上京宫殿的非凡气势。
完颜亮迁都燕京,当然不是出于让莲花成活。随着金朝在北方统治的确立,上京的位置的确偏僻了些,当时人已指出“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宜徙都燕以应之”。完颜亮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醉心于江南衣冠文物,金与南宋之间常有使者往来,他据此知道临安风景秀丽,是一座有西湖、吴山的城市,他渴望“立马吴山第一峰”,混一宇内。将都城迁至更南的燕京,有这方面的考虑。
1153年,金朝正式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为此完颜亮启用了一个新年号——贞元。《周易》首卦乾卦卦辞乃“元,亨,利,贞”,“元,始也”“贞,正也”。辽金两朝都采用五京制,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设一座都城,辽朝五京中的南京析津府在今北京西南,那时修建的天宁寺塔至今屹立在北京,是北京地表最古老的建筑。辽南京只是陪都,金中都是为北京正式建都之始。
与金中都相配的另外四座都城,分别是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中都大兴府居五京之中,鲜明体现出古人以中为尊、居中而治、建中立极的观念。
都是与众不同的城,并不是所有城皆可称之为都。《说文解字》说:“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完颜亮对于上京的废弃态度十分坚决,1155年,他决定“以大房山云峰寺为山陵”,迁葬金太祖、太宗及始祖以下十帝,迁陵进一步巩固了金中都的政治地位。
“都城肇始”展中,展出多件出土于房山金陵的文物,其中一件是金丝冠,这是皇后冠饰中起支撑定型作用的骨架部分,保存完好,编织精美。与之同时陈列的还有一对玉佩,其形象是有着长长尾羽的白色喜鹊,它缀于冠饰之后,被称为“纳言”,提醒有资格戴上金丝冠的人,虚怀若谷、兼听则明。
金中都承上启下,由水关遗址可见古人高超修造技艺
金中都是在辽南京的基础上,仿北宋汴京城建成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对金中都建筑艺术承上启下的地位有以下一段精辟的论述:“北京现存的宫殿建筑,清袭于明,明仿自元,元仿自金,金又仿自汴梁。汴梁则上承洛阳与长安。脉络相循,渊源有自。这就是北京特殊的历史意义之所在。”
今天,我们已无从得见令时人称赞不已的金中都壮丽的宫殿,或许展厅中提供的大安殿模型,能多少弥补一些缺憾。探寻金中都在今天北京城的生命印记,我们不妨就从金中都水关遗址开始。展厅中陈列着一根一头削尖的长木,皲裂的木纹告诉观众它已经历了许多岁月。它的用途是什么?
这根一头削尖的长木称为地钉,是营造水关不可缺少的物料。金中都水关建在南城墙下,将城中的水排入南护城河,也就是今天的凉水河。金中都水关为木石结构建筑,使用了1800根1-2米长的地钉,用地钉打稳基础,地钉之间用碎石、碎砖瓦、砂土夯实,在地钉上安放衬石枋,地钉与衬石枋用榫卯结构连接,枋上铺设过水地面石。地钉、衬石枋、过水地面石紧密相连,十分坚固。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较为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址,反映了金中都建筑工艺的水平。
现在,让我们看看金中都的整体结构。金中都城池为方形,东西南北城墙起初各开三座城门,后来在北城墙又增筑了光泰门,共13座城门。其中一些城门的名字使用到了今天。金中都南城墙上的三座城门,从西到东依次是端礼门、丰宜门、景风门,北京地铁14号线设有景风门一站。北城墙上的四座城门,从西到东依次是会城门、通玄门、崇智门、光泰门,今天北京西站附近还有会城门桥,而毗邻北京西站的莲花池,更是与金中都关系密切。西城墙上的三座城门,从南往北依次是丽泽门、颢华门、彰义门,北京地铁14号线有丽泽商务区一站,据报道,在地铁施工过程中曾挖掘出丽泽门的一条道路遗址。
金朝最有名的诗人元好问,也就是那位写出“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元好问,曾写过一组《梁园春》,其中一首提到了丽泽门:“双凤箫声隔彩霞,宫莺催赏玉溪花。谁怜丽泽门边柳,瘦倚东风望翠华。”元好问写此诗时,金朝被迫迁都南京开封府,丽泽门边的柳树,见不到整肃壮观的宫廷仪仗,不免寂寥、失落。
皇城略居金中都全城中心,亦呈方形,东西南北城墙各开一门,南城墙正中开宣阳门,与宫城南城墙正中的应天门有千步廊连接,千步廊西有六部的办公场所,东有太庙。
过应天门,就进入了宫城,应天门又称通天门,据时人描述,这是一座十分气派的门楼,我们或可以故宫午门来想象应天门的规制,它的平面呈凹字形,墩台之上有十一开间的建筑,四个角皆有朵楼,铺设琉璃瓦,墩台之上开五个门,正门平时不开,门为大红色,装饰金色的门钉。
宫城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过大安门就到了主殿大安殿,它建筑在三层露台之上,殿前有开阔的庭院,大安殿是举行最重要的仪式的场所。大安殿与其北的仁政殿之间,有一个小广场,搭设幕次也就是帐篷,供朝臣待班。仁政殿在重要程度上仅次于大安殿,但使用的频率更高,这里是日常处理政事的地方。仁政殿后的区域是后宫。
宫城东路有东宫、寿康宫、内府各机构,西路囊括进了一个湖泊——鱼藻池,池上筑有鱼藻殿,鱼藻池遗址今尚存,这是金中都宫城内城留存至今唯一的地面遗址。从鱼藻池遗址往东走,明清北京城西护城河与今天西二环路之间的狭长地带,正是金中都大安殿的所在,如今这里立起了一座“北京建都纪念阙”,纪念阙基座上铭刻侯仁之先生撰写的《北京建都记》。
金朝修造卢沟桥沟通南北,卢沟晓月成为燕京八景之一
贯穿大安殿、仁政殿的南北轴线,是金中都的中轴线,往北延伸到了通玄门,往南延伸到了丰宜门。中轴线上排布着最重要的宫殿,庄严、整饬,引领全城。金中都中轴线南段有一座龙津桥,这是城内最壮观的桥梁,汉白玉砌成的石桥下,流水自西向东南流淌。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奉命出使金朝,他留下的纪行诗是研究金中都的重要文献,其中一首提到了龙津桥:“燕石扶栏玉作堆,柳塘南北抱城回。西山剩放龙津水,留待官军饮马来。”站在龙津桥上,范成大看到的不只是美景,更有美景之外的东西,希望西山的水多多流入龙津桥下,有朝一日,南宋收复中原失地,要在此处饮马。如此渴望祖国一统的感情,在南宋与金朝诗人的文字中反复出现。
龙津桥下的水,东南通过水关注入金中都南护城河,如果我们以龙津桥为起点,向上游回溯,将发现它流经鱼藻池,是从金中都的西湖流出的。金中都的西湖,也就是今天的莲花池。据说完颜亮迁都后,命人在此广种莲花,莲花池由此得名。今天,这片静谧的水面依旧荷叶田田。
莲花池水系是金中都的水源地。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都城蓟城到金中都,这些元代之前的北京城池,均依托莲花池水系而发展。直到元大都的修建,才放弃了莲花池水系而改为水量更充沛的高粱河水系。
龙津桥今已踪影全无,但有一座金朝修建的桥梁历经风吹雨打依旧挺立,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卢沟桥。卢沟桥的位置十分关键,它位于古老的太行山东麓大道与永定河的交汇处,太行山东麓大道是连接中原与华北的主要道路,卢沟桥的位置历史上是一个渡口,过了这个渡口,可以通过居庸关大道去到蒙古高原,亦可通过古北口大道进入燕山腹地、松辽平原,还可通过山海关大道进入东北。在这个位置修建一座坚固耐用的桥梁,显然具有重要价值。
1192年,金朝建成卢沟桥,又名广利桥,可供十匹马并驾齐驱,开十一个桥孔,最特别的是桥上石柱顶雕刻的小狮子,造型各异,没有一只是相同的,使这座便利通行的桥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卢沟桥的狮子,现存少部分是金朝原刻,多为后世重刻。86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爆发,卢沟桥见证了英雄的中国儿女奋战到底,为民族独立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
卢沟桥创建于金章宗完颜璟的时代,金中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这时已孕育出自己的独特景观,是为“燕京八景”。卢沟晓月是其中一景,另外七景分别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阴、蓟门飞雨、西山积雪、金台夕照。
琼岛春阴是直到今天还能欣赏到的景观。在金中都的东北方向有一片浅湖,金朝开发利用了这片水面,在水中建筑了琼华岛(在今北海公园),岛上建筑离宫大宁宫,将北宋汴京城皇家园林艮岳中的太湖石运至岛上。这片水面,日后成为元大都择址的依据,或许是循蒙古族逐水草而居的传统,元大都将整片水面囊括进了皇城,宫殿分布在水面东西,这片水面日后又经过复杂的演变,成为我们熟悉的北海、中海、南海。
金中都是一座辉煌壮丽的城池。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我们知道的仍然不多。近年来,对金中都的考古工作已经深入到普通居民居住的坊巷的层面。史载金中都共有62坊,虽称为坊,但已不再是唐长安城那种用墙圈起来的坊,城市道路可以通入坊内,因此将一些坊划分成了两部分。考古学家对开远坊、东开阳坊等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些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刻画鱼纹的陶盆、菩萨头像、陶簸箕、方形陶火锅,这些文物并不华丽,它直接将我们带入金中都市民的日常生活,说不定他们也喜欢吃涮肉,游动的鱼儿必定在他们洗手时带来了乐趣。
当增添了人的喜怒哀乐后,这座城市无疑更加动人。人,修建了城市,生活于其中,创造了属于城市的文化,又将之代代传承。(陈彧之)